寄诸弟侄诗

科第寥寥廿七年,客乡长望好音传。
竹林此际成愁绝,池草当时有梦牵。
对酒强歌青玉案,因风懒寄白云笺。
也知人众回天定,珍重来贤好勉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诸弟侄诗》是明代陈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陈达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对家庭与人生的独到见解。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寄诸弟侄诗》的作者陈达,字德英,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七律的形式展现,风格清新,寓意深远。陈达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虚窗小稿》更是显示了其丰富的文学积累和敏锐的艺术感知。

  2. 诗歌原文:《寄诸弟侄诗》全文如下:
    科第寥如星,客乡长望音。
    竹林成愁绝,池草有梦牵。
    对酒强歌碧玉案,因风懒寄白云笺。
    回天定何知,珍重来贤勉。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首句“科第寥如星”表达了科考之路的艰辛与不易,而“客乡长望音”则透露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期盼。次句通过“竹林成愁绝,池草有梦牵”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梦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怀念。第三句“对酒强歌碧玉案”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豪迈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末句“因风懒寄白云笺”则传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许。

  4.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明确的文献记录。但结合诗人陈达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仕途不顺时所作。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表达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诗人或许试图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5. 文化影响:虽然《寄诸弟侄诗》本身不是广为人知的名作,但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在文学史中,它可能并不突出,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价值却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寄诸弟侄诗》不仅是陈达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它的知名度不如某些名篇巨制,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