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宫词次杨名父考功韵

芰荷池畔雨才收,羞见红妆照碧流。
纨扇有诗题旧恨,纱厨无梦感新愁。
蜻蜓点水情偏适,蛱蝶穿花意自由。
向晚好风来别院,是谁欢笑擘箜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时宫词次杨名父考功韵》是明代诗人陈达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达的生平:陈达,明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猎,题材涵盖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其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芰荷池畔雨才收,羞见红妆照碧流。纨扇有诗题旧恨,纱厨无梦感新愁。蜻蜓点水情偏适,蛱蝶穿花意自由。向晚好风来别院,是谁欢笑擘箜篌。
  • 翻译:《四时宫词次杨名父考功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一角。诗句如“芰荷池畔雨才收,羞见红妆照碧流”描绘了雨后荷叶与荷花的美丽景色。而“纨扇有诗题旧恨,纱厨无梦感新愁”则反映了宫女们内心的忧郁与无奈。最后一句“是谁欢笑擘箜篌”,让人不禁想问,这究竟是宫女们的欢笑还是宫廷生活中的另一种悲哀?
  1. 诗词赏析
  • 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中的自然意象丰富,如“芰荷池畔”、“红妆照碧流”等,既展现了宫廷园林的美丽,也表达了宫女们对自然的向往与留恋。
  • 人物情感的真实表达:通过对宫女生活细节的描写,诗人真实地表达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如“纨扇有诗题旧恨”,反映了宫女们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哀愁;“纱厨无梦感新愁”,则揭示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与不安。
  • 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整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宫女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这种朴素而真实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此诗作于明代,一个封建社会的晚期阶段。宫廷生活丰富多彩却又充满了压抑和不公,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由诗人目睹或听闻的宫女生活所触发的创作灵感。
  • 社会环境:当时的文人往往以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而陈达作为明代的诗人,其作品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四时宫词》可能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诗人用来反映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和感慨。
  1. 诗词的影响
  • 文学史地位:《四时宫词次杨名父考功韵》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宫女们的生活状态,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 文化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传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流传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灵感。
  • 后世影响:这首诗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也对普通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人们更加关注古代宫女的生活状态,思考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同时,它也启发人们去反思现代社会中类似问题的存在与解决之道。

《四时宫词次杨名父考功韵》不仅是一首表现宫女日常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以及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