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郑二允忠所居

怜君犹寂寞,一室冶城西。
径路无人到,蓬蒿与客齐。
雨明虫网线,风落燕巢泥。
惟有方床上,书签日改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郑二允忠所居》是明代诗人陈荐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郑二允忠所居的静谧与孤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

  1. 作者简介
  • 名字:陈荐夫,字幼孺,号水明楼集主。
  • 生平:陈荐夫是明代福建闽县人,万历举人,能为六朝文,尤工于诗歌。他与兄长陈价(介)夫齐名,有《水明楼集》传世。
  1. 作品原文
  • 怜君犹寂寞:表达了诗人对郑二允忠所居主人的同情和怜悯,认为他依然孤独寂寞。
  • 一室冶城西:形容所居之处环境清幽,位于冶城之西。
  • 径路无人到:描绘了通往郑二允忠所居的道路荒凉,罕有人迹。
  • 蓬蒿与客齐:指周围的野草与来访的客人一样高。
  • 雨明虫网线:雨后昆虫的活动更加明显,雨滴打湿了蜘蛛的丝线。
  • 风落燕巢泥:风中燕子筑巢,巢中的泥巴被吹落。
  • 惟有方床上: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方床,可能意味着简朴的生活状态或是房间的格局。
  • 书签日改题:墙上挂着的书签每天都被更换,暗示主人的生活节奏或心境的变迁。
  1. 艺术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内心的对比,展示了主人公的孤寂与外界的冷漠。
  • 象征:诗中的“雨”、“网”、“泥”等元素,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象征着主人公的命运或人生态度。
  • 意象:通过“蓬蒿”、“燕巢”、“蜘蛛”等自然物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感受,展现了作者的情感真挚与细腻。
  • 语言特色:陈荐夫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内心世界的联系。
  • 文化意义:《过郑二允忠所居》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小诗,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过郑山人所居》不仅仅是一首描述孤独生活场景的诗歌,它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本质、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共通经验的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