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径荒苔石磴赊,北楼遥对北窗斜。
池莲霜早无全叶,篱菊秋残有剩花。
钟起隔林邻佛宇,舟横断岸识渔家。
午斋未便来香积,闲坐湖干数落霞。
憩莲花庵访周涵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憩莲花庵访周涵海》是明代诗人陈民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莲花庵周围的自然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周涵海的探访之情。
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憩莲花庵访周涵海》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结构清晰,分为若干层次,每句都精心组织,以营造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内容上,这首诗通过对莲花庵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例如,“僻径荒苔石磴赊,北楼遥对北窗斜”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角落。
从主题思想来看,《憩莲花庵访周涵海》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深层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描述周涵海与大自然的亲密互动,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传统美德和道德修养的追求。
在艺术风格方面,《憩莲花庵访周涵海》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使诗歌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能够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通过对莲花庵周围景物的生动描绘,诗歌成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那些平常被忽视的自然之美。同时,诗中的意象如石磴、钟声等,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增加了诗歌的多层次解读空间。
从历史和文化价值来看,《憩莲花庵访周涵海》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
《憩莲花庵访周涵海》不仅是明代诗人陈民俊创作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