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事扫除,图史寄幽瞩。
先度靡云遐,后嶶庶可续。
虫飞动牖风,鸟入噪庭旭。
物化累纷员,缨緌肆缠束。
屏营亦固然,筋膂非不足。
恐逸曾史经,且错伊周躅。
南山许偿素,斯言达乡曲。
晨坐斋中和张曲江先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晨坐斋中和张曲江先生韵》是明代诗人陈子壮的一首作品。下面将介绍该作品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以及写作背景:
原文:一室事扫除,图史寄幽瞩。先度靡云遐,后嶶庶可续。虫飞动牖风,鸟入噪庭旭。物化累纷员,缨緌肆缠束。屏营亦固然,筋膂非不足。恐逸曾史经,且错伊周躅。南山许偿素,斯言达乡曲。
翻译:《晨坐斋中和张曲江先生韵》通过描写一个简朴的斋室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诗中“一室事扫除”暗示了环境的整洁与宁静;“图史寄幽瞩”则表明书籍和历史给作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诗中的“先度靡云遐,后嶶庶可续”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过去的回顾。整体而言,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追求知识与智慧的精神。
注释:
- 陈子壮(1578年—1630年),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人。他是明朝末年的文学家,有著作多部。
- “晨坐斋中和张曲江先生韵”指的是在早晨静坐斋室时,模仿张曲江先生的诗词风格进行创作。张曲江即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一室事扫除,图史寄幽瞩”,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文人书房的宁静景象,反映出作者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独立的志向。”先度靡云遐,后嶶庶可续”,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去成就的认可和对未来努力的信心。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陈子壮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写作背景:陈子壮生于明朝末年的一个文化繁荣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和个人情感体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往往被赋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陈子壮的诗歌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产生。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理想追求。
《晨坐斋中和张曲江先生韵》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陈子壮个人情感、文化理念和时代背景的综合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