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阑翠箔渺前身,梨影梅魂认未真。
凉雨过时香亦洗,孤清难买水仙邻。
咏白莲十首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白莲十首 其七》是明朝诗人陈子壮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高洁的品质和不随流俗的志趣。《咏白莲十首 其七》作为陈子壮众多诗篇中的一部分,以其清新脱俗、意境幽深而著称。下面将围绕此诗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背景:陈子壮,明末文学家、史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但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原文:朱阑翠箔渺前身,梨影梅魂认未真。凉雨过时香亦洗,孤清难买水仙邻。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对白莲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寄托。”朱阑翠箔渺前身,梨影梅魂认未真”,诗人用”朱阑翠箔”形容白莲如画的景致,以”梨影梅魂”喻指白莲清雅超脱的气质。”凉雨过时香亦洗,孤清难买水仙邻”则表达了诗人对白莲清香的珍视以及对独立品格的向往。
艺术手法:陈子壮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白莲这一自然物象充满了生动的艺术生命力。此外,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咏白莲十首 其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文化参照。通过深入解读和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