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喙吟知足,风花赋遂初。
操琴惟适性,种秫自成居。
何意瑶台舄,翻逢下泽车。
离骚多选句,留兴墨池馀。
和郑太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郑太史》是明代诗人陈子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陈子壮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下面对《和郑太史》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陈子壮,字了公,号檀园居士,明末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书法家,与文徵明、宋翺并称为“南都三大家”。在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代背景下,陈子壮的作品往往透露出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作品原文:
饮喙吟知足,风花赋遂初。
操琴惟适性,种秫自成居。
何意瑶台舄,翻逢下泽车。
离骚多选句,留兴墨池余。作品鉴赏:《和郑太史》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逸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饮酒作乐、赏花赋诗等活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对古代传说中仙境的向往以及现实的无奈。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末年,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面对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混乱,许多文人选择了归隐山林,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郑太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和郑太史》在结构上严谨工整,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和郑太史》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