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都亭揽别裾,重看沙柳迥萧疏。
生还天地分携日,老去风波共涉馀。
横隼谩劳惊海燕,冥鸿应免葬江鱼。
休疑隐矣文焉用,九曲云烟待著书。
重送陈兵宪
介绍
《重送陈兵宪》是明代诗人陈克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其艺术特色等都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陈克侯,字士鹄,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六八)举人,落第后潜心研究古学,与黎民表、欧大任结诗社。他曾任闽县教谕及永福、腾越等地的官职,并担任过大理郡丞。他的文学作品有《南墅集》传世。
作品原文:霜雪都亭揽别裾,重看沙柳迥萧疏。生还天地分携日,老去风波共涉馀。横隼谩劳惊海燕,冥鸿应免葬江鱼。休疑隐矣文焉用,九曲云烟待著书。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通过对比和象征,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意象,如“横隼谩劳惊海燕”和“冥鸿应免葬江鱼”,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文化价值:《重送陈兵宪》不仅是陈克侯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宝贵遗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背景:陈克侯在任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独特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历史影响:尽管《重送陈兵宪》并非广为人知的作品,但其在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不容忽视。它代表了明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现实意义:在今天,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许多传统美德和智慧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重送陈兵宪》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自然情怀,对于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衡,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重送陈兵宪》不仅是陈克侯个人的杰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