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则题画

山村雨霁水痕加,鸭觜滩头燕尾沙。
新结松棚试新茗,好风无力扫藤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令则题画》是一首明代诗人陈继儒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是文人画理论的一个体现。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背景
  •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明代松江府华亭人。他是诸生,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与同郡董其昌、王衡齐名。他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和令则题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1. 诗歌原文
  • 山村雨霁水痕加,鸭觜滩头燕尾沙。
  • 新结松棚试新茗,好风无力扫藤花。
  1. 诗歌赏析
  • 诗中通过描绘山村雨后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卷。山村、水面、鸭嘴滩头、燕尾沙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诗中还提到了“新结松棚试新茗”,这是诗人在雨后搭建了一座松棚,尝试品茗的情景。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 “好风无力扫藤花”则是诗人对微风拂过藤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欣赏和感慨。

《和令则题画》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句,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和对文人画理论的贡献。这首诗值得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