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辰玉

明月在高树,绕庭歌考槃。
谷风自容与,古调太清寒。
念子令人远,劳心及夜阑。
平生不识路,何以梦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辰玉》是明代陈继儒的作品,由陈继儒、王衡等人物创作。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继儒:陈继儒是明代松江府华亭人,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他志尚高雅,博学多通,年少时即与同郡董其昌、王衡齐名。在二十九岁时,他选择放弃儒生的功名,隐居于小昆山,后来迁至东佘山,专心著述。
  • 王衡:王衡生于嘉靖四十一年九月九日,卒于万历三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字辰玉。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与邢侗、王稚登、李维桢、董其昌并称为晚明文学“中兴五子”之一。
  1. 作品内容概述
  • 明月绕庭歌考槃:诗中描述了月夜下的庭院景象,明月高悬,歌声绕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
  • 念子令人远,劳心及夜阑:诗中提到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 平生不识路,何以梦长安:这句诗表达了一种人生旅途中的迷茫和对理想国度的憧憬。
  1. 文学风格特点
  • 意境深远:《寄王辰玉》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境界,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带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 语言优美:整首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 情感真挚:这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对友人的思念还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
  1. 历史背景影响
  • 文化价值:《寄王辰玉》作为明代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 后世评价:该作品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认可,被视为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

《寄王辰玉》不仅是陈继儒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寄王辰玉》不仅能领略到明朝文人的精神风貌,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