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鹿洞

五老峰高世所闻,洞名白鹿枕江濆。
山灵永护诸贤迹,石室珍藏百代文。
风静旌旗闲虎豹,春回草木蔼烟云。
几年仰止怀应切,偶遂登临又夕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白鹿洞》是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五老峰高世所闻,洞名白鹿枕江濆。山灵永护诸贤迹,石室珍藏百代文。风静旌旗闲虎豹,春回草木蔼烟云。几年仰止怀应切,偶遂登临又夕曛。
  • 译文注释:五老峰高耸入云,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洞名“白鹿”,位于长江边。山神永恒地守护着古代贤者的痕迹,石室内藏有历代文人的手稿。当风吹过,旌旗随风飘扬,仿佛老虎和豹子在山林间游走;春回大地,草木葱郁,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几年来我一直怀着敬畏之情仰望这座山峰,偶尔一次登临,夕阳已将天空染成黄昏的颜色。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敬畏。诗中通过对五老峰、白鹿岩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澄澈。
  • 主题思想: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尊重和怀念。通过对古代贤者的遗迹及其文化价值的赞颂,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1. 写作背景
  • 陈洪谟是明代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1. 作者介绍
  • 生平:陈洪谟(1474-1555),字宗禹,号静芳亭摘稿主、高吾子。他是明湖广武陵(今属湖北)人,曾任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并在任上修府志、浚龙溪陂等。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归隐的变化,晚年自号高吾子。
  • 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陈洪谟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其中《宿白鹿洞》是其代表作之一。《宿白鹿洞》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见解。

《宿白鹿洞》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为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