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宣威关用黄方伯韵

贵岭猿声已熟闻,两藩南界此中分。
骊驹尚忆滇南路,旌旆遥瞻蓟北云。
岂有才华清徼服,更将衰朽负明君。
风檐次述非能事,浅薄真惭论蜀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宣威关用黄方伯韵》是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壮丽的笔触勾勒了宣威关的地理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作品:

  1. 诗歌原文
    贵岭猿声已熟闻,两藩南界此中分。
    骊驹尚忆滇南路,旌旆遥瞻蓟北云。
    岂有才华清徼服,更将衰朽负明君。
    风檐次述非能事,浅薄真惭论蜀文。

  2. 诗歌翻译
    这首诗通过描绘贵岭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义和个人责任的思考。其中“贵岭猿声已熟闻,两藩南界此中分”两句,描述了宣威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而“骊驹尚忆滇南路,旌旆遥瞻蓟北云”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以及对边疆安全的关切。最后两句“岂有才华清徼服,更将衰朽负明君。风檐次述非能事,浅薄真惭论蜀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省以及对文学成就的谦逊态度。

  3. 诗歌背景
    陈洪谟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地理环境和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4.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有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色,又有深刻的历史感悟。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抱负。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意味也让读者深思。

  5. 诗歌影响
    《出宣威关用黄方伯韵》作为陈洪谟的代表作品之一,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它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风格上,还在于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文学和历史的风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

陈洪谟的《出宣威关用黄方伯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和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