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古楼公馆

公馆依然据古村,肩舆再至岂辞烦。
门前霜叶饶丹色,阶下寒芜退绿痕。
随处稻粱秋大熟,几家灯火夜初昏。
劳劳尘鞅浑无定,回首湘江有梦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古楼公馆》是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古村公馆的晚秋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和家乡情怀的怀念。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洪谟(1474-1555),字宗禹,明湖广武陵人,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弘治九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正德时,他知漳州,查获奸吏,修府志,浚龙溪陂,累官至兵部侍郎。五十八岁致仕归乡,自号高吾子。《静芳亭摘稿》、《治世余闻》为其作品集。
  1. 诗作原文
    公馆依然据古村,肩舆再至岂辞烦。门前霜叶饶丹色,阶下寒芜退绿痕。随处稻粱秋大熟,几家灯火夜初昏。劳劳尘鞅浑无定,回首湘江有梦魂。

  2. 诗作赏析

  • 意境深远:《过古楼公馆》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通过对公馆、霜叶、寒芜、稻梁、灯火等自然与人文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 语言精炼:诗中用词简洁而富有意象,如“门前霜叶饶丹色,阶下寒芜退绿痕”等句,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风貌,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 情感真挚:诗人在描述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如“回首湘江有梦魂”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湘江之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1. 艺术风格
  • 情景交融:诗中的“门前霜叶”、“阶下寒芜”等景象,都是诗人精心选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通过这些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情境之中。
  • 意象丰富:诗人运用多种意象,如霜叶、寒芜、灯火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节奏明快:诗的每一句话都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过古楼公馆》不仅展现了陈洪谟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