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龙阳尉青公祠

江乡谁构此堂新,香火春秋荐藻蘋。
当日孤忠陈大义,百年残喘沐深仁。
史鳅既死尸犹谏,东野虽贫业不沦。
宦辙底今多厚禄,几人行政为疲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龙阳尉青公祠》是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谒龙阳尉青公祠》由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陈洪谟(1474-1555),字宗禹,明湖广武陵人,弘治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并因善决狱而知名。他的政治生涯包括在漳州的知事经历,以及在江西和云南的巡抚职务。他的仕途虽然有起有落,但他始终关心民生,为官清廉正直。陈洪谟晚年自号高吾子,隐居于家乡,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2. 诗歌内容:《谒龙阳尉青公祠》中“江乡谁构此堂新,香火春秋荐藻蘋。”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青公祠主人的敬仰之情。诗中“当日孤忠陈大义,百年残喘沐深仁”则描绘了青公祠主人的忠诚与仁爱,尽管历经百年,但其精神依旧被后人传颂。
  3. 艺术手法:作为一首古诗,《谒龙阳尉青公祠》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既体现了陈洪谟严谨的文风,又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烈的追思。
  4. 历史意义:《谒龙阳尉青公祠》不仅是陈洪谟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其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通过对青公祠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臣良将的怀念和尊崇。

《谒龙阳尉青公祠》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更是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一种对英雄的缅怀和对社会美德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