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喜雪

飞雪仍残腊,风光改岁华。
入丘迷鹳垤,向水净鸥沙。
冻柳先飘絮,枯梨早着花。
地炉煨浊酒,应让野人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喜雪》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山中的美景和雪后的景象。以下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节选:”朔雪自龙沙,呈祥势可嘉。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 注释解析:诗中的“朔雪自龙沙”意指北方的雪,而“呈祥势可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雪兆丰年的美好祝愿。“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形容雪后的田野如同铺上了一层白玉,树木也披上了雪的外衣,显得生机勃勃。“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则通过班扇(一种装饰品)和曹衣比喻雪的洁白与自然之美。
  1. 作者及生平
  •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或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后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李商隐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其作品多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李商隐的诗歌擅长于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画面。在《山中喜雪》中,他通过描述雪后的自然景象,如“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 意象丰富:李商隐的诗中意象丰富,常常用一些独特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班扇慵裁素”中的“班扇”和“素”都是象征性的词语,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
  1. 诗歌的主题思想
  • 对自然美的颂扬:李商隐的诗歌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在《山中喜雪》中,他通过对雪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冬季美景的喜爱和欣赏。
  • 抒发情感:李商隐的诗歌不仅注重描绘自然景观,还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在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冬天的寒冷有着深深的体会,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1. 诗歌的现实意义
  • 启示与反思:《山中喜雪》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它还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和反思。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李商隐可能也在暗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山中喜雪》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山中喜雪》作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