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偶赋

试马郡城东,双旌飏晓风。
柳堤萦嫩绿,苔径落残红。
作郡逢时泰,忧民愿岁丰。
自惭无善政,何以慰良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郊偶赋》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描绘了诗人在郡城东郊的景象及心境。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诗歌全文:试马郡城东,双旌飏晓风。柳堤萦嫩绿,苔径落残红。作郡逢时泰,忧民愿岁丰。自惭无善政,何以慰良农。

  2. 诗人简介:陈琏,明初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宣德间任国子祭酒,正统初仕至南京礼部侍郎,家有万卷藏书,著有《琴轩集》、《归田稿》。他的作品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3. 诗歌赏析

  • 景致描绘:诗中的“试马郡城东”和“双旌飏晓风”描绘了清晨郡城的宁静与壮观,以及诗人骑马出巡的场景。接着,“柳堤萦嫩绿,苔径落残红”则细腻地勾勒出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和历史的沉淀。
  • 政治忧虑:尽管诗人以“作郡逢时泰”开头,似乎表达了一个好时光的到来,然而紧接着的“忧民愿岁丰”却透露出他对百姓福祉的深切担忧,体现了一种从政者的责任意识。
  • 内心矛盾:“自惭无善政,何以慰良农”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治理不善的自责以及对农民的同情。这种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高尚的情操。
  1. 文化价值
  • 艺术手法:陈琏在《东郊偶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如“试马郡城东”与“双旌飏晓风”)和意象(如“柳堤萦嫩绿,苔径落残红”),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深刻的内涵。
  • 时代反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此诗体现了明代初期文人对于国家和民众的责任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担当。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东郊偶赋》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本。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情怀和个人修养。
  1. 现代意义
  • 历史传承:通过对陈琏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 教育价值:《东郊偶赋》作为古典诗歌的典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东郊偶赋》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治理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本。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社会的背景及其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