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陵塔有感

荒寺浮屠接太空,登临平步袭天风。
南山可望连秦塞,渭水东流绕汉宫。
百里疮痍何日起,五渠湮淤几时通。
古今凭吊多慷慨,骚首声闻达帝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高陵塔有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维宁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荒凉寺庙与高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人民苦难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陈维宁
  • 朝代:明朝
  1. 诗歌原文
    荒寺浮屠接太空,登临平步袭天风。
    南山可望连秦塞,渭水东流绕汉宫。
    百里疮痍何日起,五渠湮淤几时通。
    古今凭吊多慷慨,骚首声闻达帝聪。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 诗作解析

  • 开篇意境:诗歌以“荒寺浮屠接太空”开场,形象地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感觉,仿佛与天地相接。
  • 登高所见:“登临平步袭天风”则表达了诗人在登高过程中,感受到的清新自然之风。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寓着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 历史沧桑:“南山可望连秦塞,渭水东流绕汉宫”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历史的长河。这里的“秦塞”和“汉宫”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和地区,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 现实哀愁:“百里疮痍何日起,五渠湮淤几时通”则反映了诗人对当前国事的担忧。这里所说的“百里疮痍”和“五渠湮淤”,都是指国家遭受的创伤和困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忧虑。
  • 文化自豪:“古今凭吊多慷慨,骚首声闻达帝聪”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自豪和尊重。这里提到的“骚首”指的是古代文人骚客,他们的才华横溢、忧国忧民的精神,使得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诗人对这些文化瑰宝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 希望与勉励:“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的鼓励和祝愿。这里的“轻寒”可以理解为一种淡淡的忧愁,但诗人认为这种忧愁并不必要。他希望朋友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困扰。
  • 结尾寄语:“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则是诗人对读者的期许。他认为春天的气息即将来临,而这种温暖和希望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登高陵塔有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