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废已无踪,台名在人耳。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
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台废已无踪,台名在人耳。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
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
。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四凌歅台》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石城山色入青天,雉堞连云水接烟。
古树苍然无别绿,新篁翠冷自成阴。
人来何处看秋月,客去谁家听夜蝉?
莫道此中多寂历,姑苏台下是吴天。
这首诗描绘了姑孰城的山色和雉堞,以及古树与竹林在夜晚的景象,并表达了对秋天月亮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莫道此中多寂历,姑苏台下是吴天”,则进一步引出了诗人对姑苏台(即苏州)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孰城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唐代诗人王建对于江南风光的独特感受与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对历史遗迹如姑苏台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