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

黄鹤高飞度瀛海,青山闲掩危楼在。
楼上年年鹳雀飞,黄鹤不归今几载。
画栋峨峨入碧空,四时云雾锁帘栊。
银涛汹涌江声远,梦泽苍茫楚望穷。
隔波树色汉阳渡,芳草洲空祢衡墓。
百年词赋未凄凉,两岸江山尚如故。
千里之官赋胜游,楼前访古暂维舟。
登高不用多留咏,崔颢诗成在上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是明代陈诚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诚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陈诚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根据古诗词句提供的原文,“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描述了黄鹤楼这一著名地标,以及与林嘉亨之间的离别之情。
  • 全诗翻译为:“黄鹤高飞度瀛海,青山閒掩危楼在。楼上年年鹳雀飞,黄鹤不归今几载。画栋峨峨入碧空,四时云雾锁帘栊。银涛汹涌江声远,梦泽苍茫楚望穷。隔波树色汉阳渡,芳草洲空祢衡墓。百年词赋未凄凉,两岸江山。”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黄鹤楼的美景及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歌既具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 诗中“黄鹤不归今几载”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长存的期望。
  1. 写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资料有限,但可以推测,陈诚可能是在游览黄鹤楼并送别友人林嘉亨之时所作。《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的创作地点可能位于当时的文人雅集之地,如江南某处风景秀丽之地,这样的环境有助于诗人展开想象和抒发情感。
  1. 作品评价
  • 《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它不仅是陈诚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都得到了学者和批评家们的认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不仅是陈诚个人的才情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代表。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