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犹记富春名,碧嶂清波满县城。
越树遥连鱼浦暝,浙江低入海门平。
客星寂寞千年事,仙棹夷犹此日情。
试问吴侬学吴语,涌金门外好听莺。
过富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富春》是明代诗人袁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袁衷描绘了桐江名胜的美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责任的担当。
《过富春山》中的诗句“桐江名胜偶登临”展现了袁衷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桐江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而闻名,袁衷在此地的游历体验无疑加深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他以“建节东行播德音”来表达其政治抱负与使命感,强调了自己作为一名官员的职责与使命,通过诗歌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中的“高树鸣蝉红日晓,乱山啼鸟白云深”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过富春山的早晨景象。这里的自然景色如画,让人仿佛置身诗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同时,这些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淡泊。
“乡关迢递思亲念,客路驰驱报国心”两句则深刻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为国家服务的壮志豪情。身处异地,远离家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亲人,同时也怀揣着为国效力的决心,这种情感既复杂又深沉。
“薄暮不堪羁意切,倚篷频作短长吟”这句反映了诗人傍晚时分因思乡而心情沉重的情绪状态。倚靠在船篷上吟咏,既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坚定选择和期待。
《过富春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思考的作品。袁衷通过对桐江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体验,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明代诗歌艺术的魅力和深度,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情怀和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