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阻风二首 其二

晓风自东发,吹折扶桑樛。
六龙未及载,一叶飘中流。
横江不可受,洪澜为之勾。
赫光凌万顷,淜湃激扁舟。
我欲裹粮上,苦为江伯留。
此物夸然大,匏落无所收。
海若御风至,闻言笑不休。
连呼巨鳌出,戴往天池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铜陵阻风二首》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南宋政治家、诗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孝宗立时累官至侍御史,历知饶、夔、湖、泉诸州。乾道七年(1171年)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
  1. 诗歌原文
    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
    邮亭危压浦,佛屋陋依山。
    月出乌将绕,风高雁欲还。
    江山不贫处,一览见尘寰。

  2. 诗歌翻译
    江水流入铜陵县,船只藏在芦苇之间。
    邮亭危险地压在浦上,佛屋简陋地依傍着山。
    月亮升起乌鸦环绕,风高大雁想要返回。
    江山并不贫穷的地方,一眼望去就能看见尘世的景象。

  3.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诗歌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十分生动,如“江入铜陵县”写出了江水的流向和位置,“舟藏芦苇间”则描绘了船只藏匿于芦苇之中的情景,这种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 人文景观:诗人通过“邮亭”、“佛屋”等词汇,展现了铜陵县的人文景观,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份转变后无法再参与政治的无奈与遗憾。

《铜陵阻风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之作,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诗人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孤独与无奈,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