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南湖路,孤舟向晚行。
潮回沙有迹,浪静石无声。
日落川光暝,云开水气清。
何年一竿竹,于此结鸥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十里南湖路,孤舟向晚行。
潮回沙有迹,浪静石无声。
日落川光暝,云开水气清。
何年一竿竹,于此结鸥盟。
《游南湖》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苏辙,字子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兄长苏洵、弟苏轼并称“三苏”,其文学成就在宋代颇为突出。《游南湖》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慨。
从诗的内容来看,《游南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南湖的自然风光。首联“料峭东风助腊寒,汀滢白酒借衰颜。”便将读者带入了冬日南湖的景致之中,东风料峭,腊寒逼人,而诗人则借酒消愁,心境似乎也随之变得不那么沉重。接下来,“梦想绿杨垂后浦,眼看红杏照前山。”两句,诗人通过“梦想”和“眼看”两个词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眼前景象的欣赏。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愉悦。最后,“新春渐好君归速,不见游人暮不还。”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友人归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未能及时回家的遗憾。
《游南湖》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因其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价值被后世广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文学作品在传递情感、激发共鸣方面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