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嘘为风,云流为水。
人之小人,人之君子。
鸭不能飞,蚓不能跃。
枭哭非愁,鸾歌非乐。
无曰升天,天卑于渊。
无曰瞰渊,渊高于天。
即佛即圣,非儒非禅。
别石篑 其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石篑·其九》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的作品。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四十一年(1610年)。他在文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陈旧风气。
袁宏道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别石篑·其九》作为他的诗作之一,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主题与意象:《别石篑·其九》的主题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知与情感的复杂性展开。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和比喻,诗人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其中“气嘘为风,云流为水。人之小人,人之君子”等诗句,运用自然现象来隐喻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风格与手法:袁宏道在诗歌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
思想与哲学:袁宏道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还体现了他对道德、情感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他的诗歌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尤其是他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理论,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石篑·其九》不仅是袁宏道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袁宏道的文学才华,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