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临湘成公还至源寺寺时有火灾 其一

一凿烟云几百春,嵌岩枯壁碎鱼鳞。
青山也晓茶毗法,要作涅槃堂里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临湘成公还至源寺,寺有火灾》,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时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杜甫因避战乱而离开长安,辗转来到湖南岳阳。此诗作于同年春,当时成公瑾任潭州司马,因事被贬到长沙。杜甫得知成公瑾被贬的消息后,写下此诗。

以下是《送临湘成公还至源寺,寺有火灾》的原文:

送临湘成公还至源寺,寺有火灾 其一
湖湘为郡古,城阙枕江流。地窄才难展,官微愧见收。
重山皆北户,数馆类西畴。世乱同辞禄,人危只益忧。
霜威逐水冷,杀气与云浮。欲去惜芳菲,歌阑更倚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成公瑾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