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事今年胜去年,锦鳞飞出傍红莲。
光分太乙青藜火,魂返琴高古列仙。
此夜含膏游陆海,他时烧尾入云天。
尊前喜睹文明兆,耳畔春雷己殷然。
鱼灯次董学谕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鱼灯次董学谕先生》是明代诗人莫止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
作者背景:《鱼灯次董学谕先生》的作者是莫止,一个生活在明代的诗人。他的创作年代属于明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风格。
作品原文与解析:诗篇以“灯事今年胜去年”开篇,描述了今年的鱼灯活动比往年更为盛大,锦鳞(即鱼儿)从水中飞出,围绕着红莲。接着,“光分太乙青藜火,魂返琴高古列仙”,表达了鱼灯在夜空中燃烧时光芒万丈,仿佛连接天地的神秘力量,同时寓意着光明、智慧和永恒。“此夜含膏游陆海,他时烧尾入云天”描绘了鱼灯的壮观景象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尊前喜睹文明兆,耳畔春雷己殷然”则是对这种文明之光的赞叹,以及听到如春雷般响亮的赞颂之声。
艺术特色:《鱼灯次董学谕先生》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神话元素的引用,莫止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光明的美学追求。
历史与文化意义:在明代的文化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记录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一窥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
《鱼灯次董学谕先生》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更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珍珠。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