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华祖芳隐君

帘幕卷斜曛,沉香手自焚。
高风振颓俗,幽思发清文。
鹤外看湖草,鸥边步野云。
年来厌形役,自愧不如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华祖芳隐君》是明代文学家秦旭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己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寄华祖芳隐君》:

  1. 作者简介
  • 秦旭(1578年-1629年),字子高,号云山樵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擅长写诗和绘画。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具有浓厚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作原文
  • 卷帘幕卷斜曛,沈香手自焚: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轻轻卷起窗帘,点燃了沉香。这里的“斜曛”是指夕阳的余晖斜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沈香手自焚”则暗示了诗人自己动手点燃沉香,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 高风振颓俗,幽思发清文:这里“高风”指的是高尚的品格或情操,“振颓俗”意味着通过高尚的行为来改变社会风气;“幽思”则指内心的感受或思考,“发清文”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清新文采。
  • 鹤外看湖草,鸥边步野云:诗人站在湖边,远观湖中的草色,近走海边的野云,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 年来厌形役,自愧不如君:这里的“形役”指的是世俗的束缚和追求,“厌形役”意味着厌倦了世俗的追求;“自愧不如君”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反省,认为自己无法达到诗人的境界。
  1. 诗作赏析
  • 《寄华祖芳隐君》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美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1. 诗作影响
  • 《寄华祖芳隐君》不仅在明代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被许多后来的诗人所借鉴和模仿,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寄华祖芳隐君》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自我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哲学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