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何太苦,早晚迎官府。
闲积数根茅,为炊且结宇。
官府中夜行,不绝吏呼声。
燃火照官路,犹云火不明。
燃茅茅无束,次弟拆茅屋。
官府犹未知,宵征车𨌠𨌠。
束茅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束茅行是明代毕懋康的一篇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候人面对官府的种种遭遇和心境变化,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态。《束茅行》不仅仅是一篇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诗作,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深刻反思。
《束茅行》的文学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讽刺。文章以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对候人迎官、燃火照官路等情景的描述,反映了官场中官员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官府中夜行,不绝吏呼声”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官府夜行时对百姓生活的干扰和影响。此外,文章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普通民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束茅行》采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这种朴实无华而富有深意的艺术风格,使得《束茅行》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同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描述,传达出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在文化意义方面,《束茅行》作为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折射出作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一时代的描绘,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束茅行》不仅是明代毕懋康的一首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明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还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