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岁归仰天坞故山 其一

松小已逾岭,不归应偶然。
久窥飞鸟意,难定白云天。
夜磬答孤语,秋花照短眠。
清光纷委壑,寒重草堂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卯岁归仰天坞故山其一》是海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内容大意、作者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内容大意与主旨
  • 诗歌原文:松小已逾岭,不归应偶然。久窥飞鸟意,难定白云天。夜磬答孤语,秋花照短眠。清光纷委壑,寒重草堂前。
  • 诗句解释:首句“松小已逾岭”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不归应偶然”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不确定感,可能是出于对未知旅途的担忧或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观察飞鸟的自由与云天的变幻,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夜晚的磬声回应着诗人的孤独,而秋天的花朵则映衬出诗人短暂的休息。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寒冷与寂寥。
  1. 作者与生平
  • 作者简介:海岱(字闻光),号弱冠,吴郡(今属江苏)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他在年轻时就剃发于马鞍山仰天坞,后参拜憨大师于匡庐,并研习二《楞》等宗教经典,通晓唯识之学,深得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誉。
  • 文学贡献:海岱在文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与实印、慧持、端友、师星、旷兼等同辈诗人一道,形成了一个清新秀丽的诗歌群体。
  1. 艺术特色
  • 形式与结构:这首诗遵循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每句七个字,共四联,构成了完整的艺术结构。全诗押韵严谨,音节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意象与比喻: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松小已逾岭”中的“松”象征着坚韧,“逾岭”则隐喻着人生的坎坷与不易;“夜磬答孤语”则通过寂静夜晚的磬声与孤独的对话,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沉思。
  1. 文学地位与影响
  •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海岱的这首《丁卯岁归仰天坞故山其一》在明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海岱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中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 对后世的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的许多文人。例如,明代另一位杰出的诗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有提及到海岱及其作品,足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丁卯岁归仰天坞故山其一》不仅是海岱个人文学创作的杰作,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趣,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