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阅楞严夜坐

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
忽逢华屋身能入,自得神珠道不穷。
树影欲迷云度处,经声遥听月明中。
共传鹿鸟春深后,犹向烟萝礼法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牛首山阅楞严夜坐》是明代诗人殷迈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林夜晚图景。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特点: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牛首山阅楞严夜坐》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诗中提及“一轴楞严阅未终”,其中“楞严经”为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反映了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以及其文学修养。
  • 作者生平:殷迈,字子远,明代著名文人,其作品多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包括散文、赋等多种文体,被后世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
  • 《牛首山阅楞严夜坐》的全文如下:
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  
忽逢华屋身能入,自得神珠道不穷。  
树影欲迷云度处,经声遥听月明中。  

这首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在牛首山夜坐时的感受和体验。诗中通过对比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互动来表达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

  1.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诗的开篇“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通过“楞严经”的引用,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修行境界。而“四山风静暮林空”则描绘了一个寂静无声、天地合一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忽逢华屋身能入”,表达了作者对于某种精神境界的渴望和向往,以及通过阅读佛教经典来实现心灵净化的愿望。最后一句“自得神珠道不穷”,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无穷无尽,寓意着人生的修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风静暮林空”、“树影欲迷云度处”等句,用词精准,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象征意义:诗中的“华屋”象征着理想化的精神家园,而“楞严经”则是修行者的精神指南。这些元素的结合,展现了一个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心灵深处的安宁与智慧的理想境地。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诗词作品,《牛首山阅楞严夜坐》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被后人赞誉并广泛传颂。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人文化生活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精神生活追求的高度关注和对佛教文化的尊崇。

《牛首山阅楞严夜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作,也是对明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