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桥下见双白鹭

飞来双白鹭,双鸣复双止。
凝思寥廓天,弄影清泠水。
予心慕贞洁,尘网谁相拟。
为尔立斯须,况在罗敷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敷桥下见双白鹭》是明代诗人殷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贞洁高洁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殷奎,字孝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明苏州府昆山人。他从小学习《春秋》,博学精审,勤于纂述,洪武初曾任咸阳教谕。他的门人私下称其为文懿先生,有《道学统系图》、《强斋集》等著作传世。
  2. 诗歌原文:飞来双白鹭,双鸣复双止。凝思寥廓天,弄影清泠水。予心慕贞洁,尘网谁相拟。为尔立斯须,况在罗敷里。
  3. 作品赏析:《罗敷桥下见双白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纯洁、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双白鹭”象征着高洁和纯净,而天空、水面与鹭鸟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尘网”,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恶与排斥。最后一句中的“为尔立斯须”,则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和执着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处红尘之中仍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
  4. 写作背景:殷奎创作此诗时,正值其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罗敷桥下见双白鹭》可能是他在特定心境下的创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他的情感与理想。
  5.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意象生动而鲜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此外,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双白鹭”象征着高洁和纯净,而“罗敷里”则暗指世俗世界,通过两者的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罗敷桥下见双白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追求。这首诗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于了解明代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