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灵门上立逡巡,华岳今朝看得真。
巨斧削成天一柱,高标亏蔽地双轮。
仙翁举掌能招我,玉女洗头将事人。
何时尘缘竟了得,中峰高处去栖身。
登灏灵门重望华山
介绍
《登灏灵门重望华山》是明代诗人殷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登灏灵门重望华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诗中的“巨斧削成天一柱,高标亏蔽地双轮”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华山险峻奇秀的自然风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华山之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美的独到理解。
从思想内涵来看,《登灏灵门重望华山》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何时尘缘竟了得,中峰高处去栖身”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的“仙翁举掌能招我,玉女洗头将事人”等意象,暗示了修炼成仙、超脱尘世的可能性,进一步强调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
从艺术手法上看,《登灏灵门重望华山》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例如,“巨斧削成天一柱,高标亏蔽地双轮”中的天一柱和地双轮,既形象地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也隐含了天地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此外,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将华山的高峻与尘世的纷扰进行对比,使华山的美丽更显突出,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超然。
从创作背景来看,《登灏灵门重望华山》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明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许多诗歌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和审美倾向。殷奎作为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特点,也可以更深入地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登灏灵门重望华山》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展现作者独特艺术才华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和欣赏这首诗,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