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陵山下客来稀,野草荒荒日色微。
走穴黄狐窥我过,惊场彩雉背人飞。
厚藏自古多为累,僭制终唐竟莫非。
读罢穹碑吾亦愧,道傍拂袖一歔欷。
顺陵独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顺陵独游》是明代诗人殷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文学形式来看,《顺陵独游》采用了七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形式,这在当时是较为常见的文学创作体裁。律诗严格遵循平仄声律的规律,要求每句字数相等,押韵一致,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这种形式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诗歌形式的追求,也是他们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
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顺陵独游》中的“顺陵山下客来稀,野草荒荒日色微”两句,通过对顺陵山脚下荒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样的场景设置不仅为下文的情感抒发铺垫了背景,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走穴黄狐窥我过,惊场彩雉背人飞”,这里用黄狐和彩雉作为象征,暗示了社会的险恶与不公,以及诗人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愤懑。这些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同时,诗人在诗末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读罢穹碑吾亦愧,道傍拂袖一歔欷。”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看,《顺陵独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性。殷奎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反思。他借古讽今,通过历史的兴衰变化来警醒世人,警示后人要珍惜现有的和平与发展机会。这种以史为鉴、发人深省的主题思想和对现实的深刻关怀,使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成为了一部反映时代特征的历史文献。
《顺陵独游》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展现了古典诗歌的魅力,更在思想内容上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生哲理。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世读者细细品读与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