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四 美人心

一点灵犀,无有人知,荧荧到今。
在若耶溪畔,浣纱曾捧;
上阳宫内,欲锁难禁。
才寄双眉,又拈三指,好向风流谱上寻。
黄昏后,看篆香成字,吹玉传音。
花间重掩罗襟。
恐未许游蜂试浅深。
怕长卿膝上,瑶琴巧拨;
虎头画里,棘刺轻针。
笑靥将来,眼波递出,珍重相思一寸金。
分明处,在丁香舌上,细语微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其四》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词,原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后经毛泽东修改而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全词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夜晚时分独自坐在院子里,遥望着远方的情人,表达了她对情人深深的思念和期待的心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情感,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子比作“红颜”,形象地描绘出她的美丽。同时,他还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一位男子对另一位女子的深情厚意。
整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这首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反映了毛泽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