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曲 即次前韵(壬午)

轻寒走淩。严寒蹙淩。
分明青女晨兴。散天花数层。
巫云惹曾。湘烟剪曾。
化为桐叶翻腾。借微风助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凌波曲 即次前韵(壬午)》是明朝诗人徐士俊创作的一首词。《凌波曲》原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诗,后被广泛传唱及改编。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描绘凌波踏雪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徐士俊,原名翔,字三有,号野君,生于明末清初,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除了词作外,还创作了《络冰丝》等剧,深受世人的喜爱与推崇。徐士俊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面貌。他的词作《淩波曲·即次前韵》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凌波曲·即次前韵(壬午)》全词如下:
轻寒走淩。严寒蹙淩。分明青女晨兴。散天花数层。巫云惹曾。湘烟剪曾。化为桐叶翻腾。借微风助能。

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词人在寒冷天气中的所见所感。“轻寒走淩”与“严寒蹙淩”两句,描绘出冬日清晨的景象,给人以冷冽而又清新的感觉。接下来“青女”一词,则引入了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霜雪的神女——青女。她的形象出现在词中,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

紧接着的描述“散天花数层”,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美丽而宁静的感受。词中的“巫云惹曾”和“湘烟剪曾”,通过夸张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格化,赋予了它们动态的生命。这些生动的自然元素,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和表达。

“化为桐叶翻腾”一句,以自然界的变化喻指时间或岁月的流逝,以及生命状态的转换。“借微风助能”一句则是词人对生命力的颂扬,微风虽轻,但却能够助万物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凌波曲·即次前韵(壬午)》不仅是徐士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他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艺术表现。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