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桥,欣逢彼美,重题花案阳秋。
看乔娘风韵,应贮琼楼。
当筵羞涩甚,催檀拍、禁住莺喉。
秦淮渡、王郎难觅,忽在斋头。
春愁。
葵花犹早,爱鹅黄搓出,杨柳轻柔。
奈烟丝先扬,不为侬留。
更访陈姬别院,可强如、赛社名流。
三生石、双花半笑,都付银钩。
凤凰台上忆吹箫 纪艳(壬午)
介绍
《凤凰台上忆吹箫·纪艳(壬午)》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词中以“凤飞台畔”起,“忆吹箫”收。首句化用李白《忆秦娥》“凤凰台上凤凰游”词句,点出地点,并暗示所忆之人。“凤”字,不仅指凤凰,还借指美好的事物,如凤凰台上的美好景色。“凤”又为“凤皇”,即凤凰、神鸟,这里指代美好、高贵的人物,与“台”连缀成“凤凰台”,暗写所恋者身份高贵。“台下”则指所爱者所在之地。“凤凰台畔”既指具体的地名,又暗指所恋者所在的环境,更含有一种浪漫色彩,使人遐想。
上片头两句写景,从“台下”到“台畔”、“台边”,再到“台下”,层次分明,由近及远,由实到虚,极尽渲染之能事。“台下”二字一落而开,“台边”、“台下”三字一唱三叹,层层递进,极尽描绘之工巧。“台下”是实处,“台畔”、“台边”是虚处,“台下”又是虚处,如此层层设喻,将所爱者所处的环境描绘得十分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也仿佛听到了那优美的歌声。
下片开头二句直抒胸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说:我想乘着风回到你的身边,又恐怕你在高高的楼上,怕你受冻受苦。这二句是全词的核心,既是抒情的高潮,又是议论的发端。“归去”二字承上启下,承接上片结尾,照应下片开头;又引发下片结尾,引出下文。“琼楼”、“玉宇”都是神话中的宫殿建筑,这里指所爱的人所居之所。“高处不胜寒”一句则是说:虽然我非常想回到你的身边,可是我怕你在高高的楼上会受不了寒冷,所以还是不敢回去。这一句既是对上片“台上”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在下片提出疑问的伏笔。
下片最后三句写自己的感情: “只恐镜花水月,又怎奈、隔云雨。”这三句是上片结句的重复和补充,也是全词的总结。“只恐”一词承上启下,承接上片结尾,照应下片开头;又引出下文。“镜花”、“水月”都是虚幻的东西,这里指所爱者的幻影或幻觉。“隔云雨”指男女之间的幽会,这里是指自己所爱的人在楼上独坐,自己却无法与之相见的情景。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结,既是抒情的结果,又是议论的结论。“只恐”、“怎奈”两词都带有无可奈何的感情色彩,表明诗人对所爱者的一片痴情和相思之苦。
《凤凰台上忆吹箫·纪艳(壬午)》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词作,通过对所爱者的环境、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