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蒙城令方先生渊还淳安

引年便欲拂尘衣,促驾都门赋式微。
故里遥知三径在,清时今见一人归。
频过石硖寻书院,闲到严滩上钓矶。
龟鹤山前春正好,满川花柳映柴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蒙城令方先生渊还淳安》的作者是明朝的徐贯,是一首描写归乡之情的诗歌。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其仕途经历和人生态度。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徐贯,字元一,浙江淳安人,明朝天顺元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政治经验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诗歌原文:《赠蒙城令方先生渊还淳安》全文如下:“引年便欲拂尘衣,促驾都门赋式微。故里遥知三径在,清时今见一人归。”
  3. 作品赏析:徐贯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拂尘衣”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归乡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故里遥知三径在”一句,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清时今见一人归”则透露出他对友人回归的喜悦。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徐贯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卓越才华。
  4. 写作背景:该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徐贯辞官归隐后,回到自己的故乡淳安,与朋友方先生渊重逢。这一时期,徐贯经历了从官场到平民的转变,心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创作《赠蒙城令方先生渊还淳安》时,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过去仕途的怀念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5.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徐贯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例如,他将官场比喻为“尘衣”,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纷扰;而将家乡比喻为“三径”,则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历练和成就。

《赠蒙城令方先生渊还淳安》不仅是徐贯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朝时期文人归隐生活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