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来巢,春秋纪之。
皓皓其翎,曷其有之。
我在幕中,实维眦之。
不贡于廷,拚然起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鸲鹆来巢,春秋纪之。
皓皓其翎,曷其有之。
我在幕中,实维眦之。
不贡于廷,拚然起之。
白珽(1248年-1328年)是中国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官员,以《白鸲鹆》为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对文学作品《白鸲鹆》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年又号栖霞山人,是元代浙江山阴(今杭州)人。他是通武郎白嵘的后代,由通武郎白嵘养育。他的文学造诣和成就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其作品在元末明初尤为著名。
创作背景:《白鸲鹆》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现存资料显示,徐渭是明代的诗人,生活在1521年到1593年之间,而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可能与他的生活时期相接近,具体年份需要进一步考证来确定。
内容分析:《白鸲鹆》一诗,通过对白鸫(即白鸲鹆)这一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体现了徐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白鸲鹆》不仅是徐渭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