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罽染啼猩,征袍制始成。
春笼香共叠,夜帐火俱明。
自与鹑旗映,还宜蟒绣萦。
战归新月上,脱向侍儿擎。
赋得战袍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战袍红》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战时征袍的华美与士兵的英勇。
徐渭(1521年—1593年),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等,是一位杰出的明代文学家,不仅以诗歌闻名,还擅长书画和戏曲。他的生平经历了不少波折,曾被胡宗宪幕下,助其擒拿徐海和汪直,但最终在忧惧之下自杀未遂。
《赋得战袍红》的原文如下:
海罽染啼猩,征袍制始成。
春笼香共叠,夜帐火俱明。
自与鹑旗映,还宜蟒绣萦。
战归新月上,脱向侍儿擎。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时征袍的细节与士兵的豪迈气概。诗中“海罽染啼猩”一句,用色彩鲜明的意象,传达出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紧接着“征袍制始成”则表现了制作征袍的过程,展现了士兵们为战争准备的热情和努力。
诗中还提到了“春笼香”,这可能是指帐篷中的香料,增添了一种温馨的氛围。“夜帐火俱明”则描绘了夜晚帐篷内明亮的火光,反映了战事的紧张和士兵的辛劳。最后,“战归新月上”,则意味着战士们经过一天的战斗后凯旋而归,而“脱向侍儿擎”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脱下战袍时的情景,以及侍儿为他们擎起衣物的动作,表达了对胜利者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
《赋得战袍红》不仅是徐渭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军事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徐渭的艺术才华,还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