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醉归图为李大济题

杏花红映宫壶酒,蓝袍尽是同年友。
不辞一醉向东风,感荷恩荣世稀有。
归路烟尘飞夕阳,须臾海月生明光。
马上倩扶玉山倒,此身遭遇当虞唐。
君今作宰声藉藉,展取新图寻旧迹。
为忆联镳紫陌春,笑把霜毫挥醉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琼林醉归图为李大济题》是明代诗人徐溥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此诗不仅展现了徐溥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理念和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明宜兴人。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曾担任过编修、吏部侍郎等职,并官至华盖殿大学士。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活动和对文学的追求,以“文靖”谥号示人。
  1. 诗歌原文
  • 杏花红映宫壶酒,蓝袍尽是同年友。不辞一醉向东风,感荷恩荣世稀有。
  • 原文:杏花红映宫壶酒,蓝袍尽是同年友。不辞一醉向东风,感荷恩荣世稀有。
  • 归路烟尘飞夕阳,须臾海月生明光。马上倩扶玉山倒,此身遭遇当虞唐。
  • 原文:归路烟尘飞夕阳,须臾海月生明光。马上倩扶玉山倒,此身遭遇当虞唐。
  • 君今作宰声藉藉,展取新图寻旧迹。为忆联镳紫陌春,笑把霜毫挥醉墨。
  • 原文:君今作宰声藉藉,展取新图寻旧迹。为忆联镳紫陌春,笑把霜毫挥醉墨。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徐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晚景画卷。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色彩词汇和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激昂的氛围。特别是“海月生明光”和“马上倩扶玉山倒”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象,还蕴含着作者的感慨与期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相聚饮酒的情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历史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政治经历:徐溥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有着丰富的经历。从翰林院编修到吏部尚书,再到内阁大学士,他始终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努力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文化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徐溥的作品广受赞誉。他的诗歌、散文等作品都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琼林醉归图为李大济题》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
  • 历史评价:历史上对徐溥的评价普遍较高。他的政绩和文学作品都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在政治领域,他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现代意义
  • 历史教训:通过研究徐溥的生平和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传统。这对于今天人们认识历史、借鉴经验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传承:徐溥的诗歌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传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琼林醉归图为李大济题》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徐溥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