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亲蒋竹隐

三径徜徉一老仙,耆英会里最高年。
翠云凉露分诗榻,白藕香风荐酒船。
举世但知金璧贵,几人能见子孙贤。
悬弧此日逢初度,为赋南山介寿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乡亲蒋竹隐》是明代诗人徐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文共计8句27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和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徐溥:明代诗人,字时用,号谦斋,宜兴人。他生活在明朝时期,以创作古诗闻名。
  1. 诗歌原文
  • 三径徜徉一老仙:描述了诗人在自家的三径小道上悠闲自得的情景,仿佛一位仙人。
  • 耆英会里最高年:表现了诗人在耆英会上的年龄和地位,意味着他在同辈中处于高位。
  • 翠云凉露分诗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凉露中分享诗意的场景,展现了他的雅致生活。
  • 白藕香风荐酒船:以荷花清香来衬托酒船的雅趣。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俗世的高洁境界。
  • 哲理性:诗中隐含的人生哲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读者深思。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
  1. 赏析建议
  • 品味语言:细读每一句的字眼选择和意象运用,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 思考人生: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历史背景,思考诗中所蕴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鉴赏技巧:学习如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来深入理解作品。
  1. 应用示例
  • 教学用途: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这首诗作为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美。
  • 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徐溥的笔触,写一首反映自己对生活理解的短诗。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寿乡亲蒋竹隐》不仅是徐溥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 教育作用: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文学素养。

除了上述基本内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文人的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风格。
  • 注意诗中的典故和象征元素,如“翠云”、“白藕”,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性,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趣味。
  • 学习古人的品鉴方法,如何从字里行间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寿乡亲蒋竹隐》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记录,它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