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书屋

书屋亭亭石涧阴,红尘不到昼沉沉。
细看邵子圈中理,漫拂师襄膝上琴。
才向静中探月窟,却从复后见天心。
残书几卷遗诸子,绝胜满籯都是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涧书屋》是明代诗人徐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徐溥,字时用,号谦斋。明宜兴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编修。宪宗时任吏部侍郎、孝宗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弘治五年为首辅,以协心辅治著称。官终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十二年,多次遇大狱及逮囚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以目疾乞归,卒谥文靖。
  2. 诗歌原文
    书屋亭亭石涧阴,红尘不到昼沉沉。
    细看邵子圈中理,漫拂师襄膝上琴。
    才向静中探月窟,却从复后见天心。
    残书几卷遗诸子,绝胜满籯都是金。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石涧书屋》描绘了一座位于石涧之边的书屋。诗中的“亭亭石涧”和“红尘不到昼沉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书屋之中,感受着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存。
  • 哲理内涵:诗中的“邵子圈中理”、“师襄膝上琴”,暗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如“亭亭石涧”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书屋的古朴与雅致;“才向静中探月窟,却从复后见天心”则通过对月亮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理解。此外,诗中的“残书几卷遗诸子,绝胜满籯都是金”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书籍价值的珍视和推崇。

《石涧书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