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陈伯孺春日见访之作

予宁不得意,幽居嗟陆沉。
稚子门外呼,有客来相寻。
论心意已惬,握手情何深。
新诗馀万言,居然正始音。
谈深梅雨歇,坐久春鸠吟。
日暮别我去,怅然劳此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陈伯孺春日见访之作》是明代诗人徐熥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对其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熥,字惟和,明福建闽县人,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
  1. 作品原文
    予宁不得意,幽居嗟陆沉。稚子门外呼,有客来相寻。论心意已惬,握手情何深。新诗馀万言,居然正始音。谈深梅雨歇,坐久春鸠吟。日暮别我去,怅然劳此心。

  2. 诗歌鉴赏

  • 诗歌开篇即以“予宁不得意”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感慨。接着,通过描写“稚子门外呼,有客来相寻”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 诗句“论心意已惬,握手情何深”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以及深厚的友情。
  • “新诗馀万言,居然正始音”则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艺术追求。
  • “谈深梅雨歇,坐久春鸠吟”描绘了一幅春日雨后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 最后一句“日暮别我去,怅然劳此心”,表达了作者在分别时的心情和感慨,使诗歌增添了一丝离别的哀愁。

《酬陈伯孺春日见访之作》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真挚表达,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