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谷招饮半偈庵

岁晚过吴市,飘零念此身。
投君三指刺,醉我百壶春。
名下无虚士,天涯有故人。
相逢谈半偈,江上月华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百谷招饮半偈庵”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熥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岁晚过吴市,飘零念此身。
    投君三指刺,醉我百壶春。
    名下无虚士,天涯有故人。
    相逢谈半偈,江上月华新。

  2. 作者简介
    徐熥,字惟和,闽县(今属福建福州)人。他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的举人,与弟弟徐渤都有诗名,并且其作诗宗法唐人,尤以七言绝见长。他的作品《幔亭集》中也收录了这首作品。

  3. 诗歌内容解析

  • 岁晚过吴市,飘零念此身:诗人在岁末之际走访市集,感受到了自己的漂泊和孤独。
  • 投君三指刺,醉我百壶春: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
  • 名下无虚士,天涯有故人:强调即使自己名声未显,但依然有值得交往的朋友。
  • 相逢谈半偈,江上月华新:表达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愉快心情,以及在江上的月光下的新鲜感受。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 通过对酒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1. 文化背景和影响
  • 徐熥生活在明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
  • 《王百谷招饮半偈庵》作为徐熥的代表之作,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还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学的宝贵资料。

徐熥的《王百谷招饮半偈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同时也是明朝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以及明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