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 其一

波心未吐心如结,水叶初齐叶尚含。
脂自凝肤柔绕指,转教风味忆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屈大均并未创作过名为《莼菜其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莼菜(其一)》是清代诗人屈大均的作品。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广东番禺人。他是一位具有民族意识的诗人,其诗风高浑雄肆,兼有杜甫、李白之长,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冠。

《莼菜》这首诗描述了莼菜的特性,如“菜中惟水葵”,即莼菜是水中的一种植物,它的生长特性使其甘滑而易于浮沉。诗句中提到“叶少多紫茎”,描绘了莼菜叶少而紫色茎杆的特点。最后一句“浮沉不易拔”,形象地表达了莼菜在水面上难以拔出的状态。这些描述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莼菜的形象,也反映了屈大均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莼菜》一诗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屈大均生活在明代末年和清代初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屈大均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的同情。通过《莼菜》这首诗,屈大均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反映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怀。

屈大均的《莼菜(其一)》是一首充满生活哲学的诗作,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屈大均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