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杭次韵

频年作客若为情,两度题诗送我行。
暮雨魂消江雁影,西风肠断峡猿声。
穷秋野柝云边驿,午夜清砧水畔城。
从此相过踪迹少,积芳亭上月空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在杭次韵》是明朝徐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频年作客若为情:表达了频繁的旅行和漂泊的生活给诗人带来的孤独感。
  • 两度题诗送我行:描述了诗人多次赠与诗篇以鼓励或安慰自己的情景。
  • 暮雨魂消江雁影:描绘了诗人在黄昏的细雨中,思念远方朋友的心情,如同看见江上雁影般遥远而模糊。
  • 西风肠断峡猿声:西风凛冽,猿猴的啼叫让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哀愁。
  • 穷秋野柝云边驿:秋天的夜晚,诗人在驿站周围听到远处传来的打更声,增添了一份寂寞和凄凉。
  • 午夜清砧水畔城:深夜里,水边城楼上传来的清脆砧声,让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无尽思念。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江雁影”、“峡猿声”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悲凉而又不失壮美的意境。
  • 语言精炼:徐勃的用词精准且富有韵味,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富有力量。
  1. 文化背景
  • 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因此更为复杂和丰富。徐勃作为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个人的命运、社会的不公等。

通过对《别在杭次韵》的详细介绍,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热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