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黄山图,暮梦黄山行。
手扪天都月,一笑云烟横。
丈人眉如霜,采秀欣相迎。
酌我以石髓,遗我以琼英。
泠然跨黄鹄,更欲游空明。
群峰忽不见,一举还自惊。
觉来发长叹,半窗松雨鸣。
梦游黄山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游黄山吟》是明朝诗人孙一元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黄山山水画面。下面对这首诗作进行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朝看黄山图,暮梦黄山行。手扪天都月,一笑云烟横。丈人眉如霜,采秀忻相迎。酌我以石髓,遗我以琼英。泠然跨黄鹄,更欲游空明。群峰忽不见,一举还自惊。觉来发长叹,半窗松雨鸣。创作背景:
《梦游黄山吟》创作于明朝时期,孙一元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笑”字用得非常形象,表现了作者面对壮丽自然时的愉悦心情。而“手扪天都月”,则形象地展现了黄山山顶月亮的壮观景象。诗词赏析:
孙一元的这首诗运用了大量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意境。例如,“手扪天都月”不仅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与自然合一的象征。诗中的“采秀欣相迎”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整体而言,《梦游黄山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艺术内涵,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黄山山水画卷。文化价值:
作为一首描绘黄山美景的诗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美的独有见解和表达方式。《梦游黄山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梦游黄山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