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杂兴十首 其十

睡起不自好,出门望远山。
碧云回夕色,老木澹秋颜。
道路从违里,菰蒲坐啸间。
吾师白鸥鸟,长日与同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幽居杂兴十首·其十》是明代文学家孙一元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孙一元:字汝德,号东津,明代著名诗人、画家,生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为突出,与当时许多文人雅士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其诗作以自然景物描绘和哲理思考而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1. 诗歌原文
  • 睡起不自好,出门望远山。碧云回夕色,老木澹秋颜。道路从违里,菰蒲坐啸间。吾师白鸥鸟,长日与同还。
  1. 诗句解析
  • “睡起不自好”: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醒来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意味着诗人在醒来后对自己的状态感到不满意。
  • “出门望远山”:描述了诗人起床后的所见所感,可能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或是对自然的向往。
  • “碧云回夕色”:描绘天空中夕阳的余晖映照出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
  • “老木澹秋颜”:用“老木”来比喻自己或是岁月的痕迹,而“澹秋颜”则表达了一种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
  • “道路从违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外出散步时遇到的路途曲折或变化无常。
  • “菰蒲坐啸间”:菰蒲是一种水生植物,此处可能指在水边坐着,享受片刻的宁静。
  • “吾师白鸥鸟”:将自己比作白鸥鸟,表达了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长日与同还”: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强调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重要性。

孙一元的《幽居杂兴十首·其十》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