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县斋即事二首 其一

无人尝独坐,得句且微吟。
到处忘蕉箑,行时拣树阴。
怕登频望阁,小卧必牵衾。
以此当康济,嵫光缓夕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县斋即事二首·其一》是明末清初诗人孙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独处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内容:

  1. 作者简介
  • 孙仪:孙仪,字元正,号东篱,江苏常熟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学者,尤以诗词见长。孙仪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其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
  • 无人尝独坐,得句且微吟。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创作出了诗句,并轻声吟诵。
  • 到处忘蕉箑,行时拣树阴。 这里表现了诗人在行走时,喜欢找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忘却了外界的炎热与喧嚣。
  • 怕登频望阁,小卧必牵衾。 诗人害怕登上高阁远眺,更喜欢小睡时被温暖的毯子包裹着,以此获得安慰。
  • 以此当康济,嵫光缓夕沈。 通过这些行为,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样的生活能够带来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 主题思想
  • 孤独与自省: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在独处时的孤独感和内心的自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寂静环境中的自我对话和思考。
  • 自然美的追求: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在他对树木阴影和凉爽环境的向往上。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艺术特点
  • 意象选择:诗中使用了“蕉箑”、“树阴”等意象,这些意象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深度。
  • 语言简练:尽管是五言绝句,但每一句都简洁明了,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情感表达:诗中的每个词句都充满了情感,从孤独到自省,再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末清初的代表作品,此诗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 文化传承: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简朴生活的歌颂,该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价值观,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末清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往往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精神的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仪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 个人经历:孙仪的个人经历也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作为一个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文人,他有机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些经历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秋日县斋即事二首·其一》不仅是孙仪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变迁,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