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斋即事 其二

静倚危樯水气高,一竿终日印惊涛。
谁知我亦丝纶手,不解西江掣巨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斋即事·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的诗作。它体现了作者在简朴居所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抒发内心感受和哲思的艺术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孙绪(1368年—1439年),字叔厚,号东山居士,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与杨维桢、高启、刘基等同称“明初十才子”。
  1. 原文内容
    旱夏甘雨零,坐见草木长。
    天怜官穷隘,乞与风飒爽。
    四檐溜通池,激激听微响。
    虽非山林间,故作山林想。

  2. 作品鉴赏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例如,“旱夏甘雨”暗示了季节更迭,而“坐见草木长”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 意境深远:“天怜官穷隘”不仅指自然界的雨水滋润了贫瘠的土地,也隐喻了社会对下层民众的关怀与怜悯。
  • 艺术手法: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如“四檐溜通池”不仅是物理上的水流,也象征着知识、智慧的传播和流通,暗合了文人墨客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

《小斋即事·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作品,也是明朝文化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