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二尹赴铨司

尘埃无处著诗囊,双耳松风万虑忘。
墨迹妙传王内史,青袍不负段南阳。
高谈邃古身如寄,回首疲民思倍伤。
莫向离筵惜沉醉,卫河东下水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二尹赴铨司》是明朝时期孙绪创作的一首古诗,诗名来源于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仕途的感慨与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送张二尹赴铨司》的作者是孙绪。孙绪生活在明代,其创作背景和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擅长草书,并且曾经担任过某位官员的助手。
  1. 诗歌原文
  • 墨迹妙传王内史:这句表达了孙绪对友人书法技艺的高超赞赏,意指友人的书法技巧能够达到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水平。
  • 青袍不负段南阳:这里的“青袍”指的是青色官服,而“段南阳”可能是指一位知名的文官或学者。这句话意味着友人将穿上青色官服,不会辜负那些有才华且值得敬重的人的期望。
  • 高谈邃古身如寄:表明友人在官场上高谈阔论,讨论古代的深奥学问,同时暗示自己只是一个暂时的寄居者。
  • 回首疲民思倍伤: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开后的哀伤情绪,以及他对百姓所受疲惫的深深同情和忧虑。
  • 卫河东下水茫茫:这句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孤寂和无助感的一种象征。
  1. 文学赏析
  • 意境深远:《送张二尹赴铨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文人墨客气息的场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 书法艺术:孙绪在作品中不仅赞美了友人的书法技艺,还通过对古代书法大师的提及,间接展示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哲理思考:诗中的一些句子富含哲理,如“墨迹妙传王内史”和“回首疲民思倍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送张二尹赴铨司》为研究当时的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书法艺术:《送张二尹赴铨司》展现了孙绪对书法艺术的精湛造诣,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 人文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1. 社会意义
  • 激励后辈:通过赞扬友人的才华和成就,这首诗鼓励了后来的年轻学子们追求学问和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 反映现实:诗中对官场的描述和对民生的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 传承文化:作为一种文学作品,《送张二尹赴铨司》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送张二尹赴铨司》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艺术审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